查看原文
其他

谢英俊:农民能参与的集成化建筑体系【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己亥年腊月十五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8-31

📣村民朋友们📣

一起来涨姿势!


2018年12月22日,乡村委联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村庄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湖南省锦麒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益阳市规划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政府、湖南华凯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和长沙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于湖南长沙举办“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学术交流会暨2018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特邀建筑师谢英俊先生做题为《农民能参与的集成化建筑体系》的学术报告。

本文由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占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吴德鹏、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邹海燕根据会议速记稿整理,特此感谢!

本文已经秘书处审核,未经发言人审阅。

开卷有益



全文字数

4051

阅读时间

13分钟





主讲人

谢英俊

建筑师

大家好,我在农村领域工作快20年了,今天要讲到的主题就是主体性、系统性和农民参与。


挑战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快速的进行大量农房建造,每年农村地区要盖八百万套以上的农房,且盖的农房量超过城市的建设量。农民穷了一辈子,农房都要盖到负债累累,所有资源投进去,金山银山全部被耗掉,最后我相信大家还是没有办法接受农民新盖的房子。所以我们在讨论乡村振兴的时候,农房建设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1

多样化的建设要求

面对农村大量的农房建设,我们用现代化、工业化和集成化的方式来应对。但在集成化、产业化、工业化的过程中,思维方式一定要跟过去的发展方式有所变化。因为农村跟城市完全不一样,农村建设密度非常稀疏,很多问题不是简单地利用重型机械就可以解决,所以在农村建设体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多样化。


另外,农村建房不是消费行为,而是生产行为,是一个参与的过程。在传统农村中农民都是参与者,自发建设才会形成当地的独特风貌,而设计师都是极简主义,并且没有太多时间,因此无法产生具有传统底蕴的东西。所以在工业化体系当中,农民参与是农房建设的一个特性,是一种传统的建造行为。

2

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性的核心是参与。我们提倡在农民的生活过程和农房建造过程当中,要做到可持续性,不是简单地做成绿色或者环保的。


我们认为,在面向未来的建造过程中,满足农村的多样化需求和农房的可持续性将成为农房建设的两大挑战。

可持续建筑问题


对策

在过去快20年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四种做法。

一是开放系统;

二是简单技术;

三是数码化;

四是我们通过长期实践优化出来的构造体系——强化轻钢结构。

1

开放系统

开放体系是必须研究的问题之一。比如将轻钢和当地材料结合使用,建筑建造就可以有弹性,并且农村中大部分农房是逐年建成的,有的房子只盖了一点或一半,所以农房建设体系中必须形成开放系统。

开放结构

就地取材建设的农房

2

简单技术

现在的工业发展通常是排他的,很多房子改好之后就拎包入住,建造过程中的很多事情住户不用管。但是我们要颠倒而行,要让居住主体参与,否则就失去了建造过程中的主体性。


在一个项目建设过程中,钢架组装是最困难的,我们就考虑如何简化这种工作?最后村民也参与了解决方案的研究,现在大家只要会拧螺栓基本上都可以完成组装工作,村民将最困难的工作简化了。这就是所谓的简单技术。

农民参与建设

3

数码化

数码化是一个很关键的技术。传统的民房建设基本上是一个数字的组合,传统工匠的设计图就是简单的单线图,就把设计复杂的木结构房子盖起来了,而现在大家画一两百张图都没办法交待清楚。我们为什么不向传统工匠学习呢?我们在北京盖的木结构农房,木匠就是用吊线取直(小编注:指瓦工、木工在工作时,用线吊重物形成垂线,借以取直)。这就是数码化的基础。单线就是数字,由数字导出数字链,然后到机台就可以自动化生产。所以数码化跟传统工匠技术结合是一项很关键的技术。

传统工匠建筑设计图纸

千百年来工匠都用这么简单的图来沟通,这说明一定是有效的。下图中四川凉山的彝族老人们是不是真的看得懂设计图?或许只是假装看得懂而已。大多数建筑师画的大版图,应该只有自己看得懂,甚至自己也看不懂。我们就是要通过这项技术让沟通变得相对简单。

彝族老人翻阅建设图纸

还有2016年赫尔辛基难民营建设方找我们去协助,他们把难民收容到很漂亮的度假村,给他们好吃的、好住的,但难民依然觉得不行。于是当地人就带他们盖房,这个复杂的木结构住房就是通过数字化在很多的构造细节做对应,完成了从材料加工到组装的过程,最后就把房子盖起来了。美国建筑学家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 Alexander)谈到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但为什么没有办法有效推广?其实就是数字技术的基础没有做好,所以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赫尔辛基难民营建设项目

4

强化轻钢结构

强化轻钢结构技术是基于前面三点慢慢优化出的用薄钢板成型的建筑体系。它是一种梁柱系统,有六个特点。一是强化性,我们会用灌浆之类的材料,减少水泥的使用,建筑的结构反而更加稳定,这和传统建筑的构架体系是一样的。二是具有开放系统,形成开放的构造体系。三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四是数码化,比如结构中我们只用了螺栓来解决,就会有一定的可控性。五是具有传统性,可以跟泥土、砖和草土之类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六是具有弹性。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处理工业化体系的建筑,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并且可以弹性地变化。

强化轻钢结构

开放性体系

类似于河南信阳郝堂村的茶室和在江苏昆山与崔愷院士合作的祝家甸水乡民俗酒店项目,其中现代化的民居全部用这个强化轻钢结构技术做,建造速度很快。

河南信阳郝堂村茶室

江苏昆山祝家甸水乡民俗酒店


项目

尼泊尔地震灾后农房重建项目



2016年,我们在尼泊尔协助灾后重建,当地有一个小村子,建设预算只有2000美金。规划要求是2层楼70平方米的房子,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就地取材,尽量减少钢的用量。并且在整个材料运输过程中,经过青海、西藏,翻过口岸,为了减少成本,大车换小车,最后用驴马拉进去。


对于这些材料如何使用,我们请当地村民想办法,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房子,最后大家就用这些材料把房子盖起来,并且一个料件都不剩。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其中很关键的环节就是村民主体性的发挥。

尼泊尔项目设计

现在在农村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花了时间和金钱去建设,如果农房出了问题,村民就会找你麻烦。所以一开始就要认识到谁是主体,这个立场要站住。在农村工作不是只有情怀,有时候要“铁石心肠”。在尼泊尔这个项目中,第一栋房子由我们带村民做,其他的村民自己发挥,有什么用什么。这种钢跟木头结合而成的结构,我相信只有村民自己可以做,我们的工程师都没有办法搞定。事实上,村民在某些方面比设计师、工程师更高明。

农房建设中

钢木结合结构

台湾八八水灾部落重建项目



台湾八八水灾部落重建项目共有1000个单元,由我们协助13个部落做,这个项目是捐助性的。项目中房屋设计是可以延伸和扩建的,并且把最后一道建设工序保留给农民。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农房是不是应该由设计师来做?因为农房交给农民自己建设以后才是家,要强调农民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最后即使稍微有点问题,农民也不会抱怨你,因为是他自己参与设计建造的。这种项目的预算是很低的,差不多是正常预算的6折。最后呈现出来的这些农房外部都很漂亮,内部则交由农民自己处理。

台湾八八水灾部落重建项目

新建房屋

这个部落的异地搬迁属于扶贫项目,政府给了1000万。如果组织好,农民自己建设,其产值则不止1000万,因为农民的创造力和劳动力的投入,其产值可能会变成2000万。这种理念其实在很多扶贫项目中都类似。


该项目最后完成的部落是阿里山,这里因为河床上升导致水灾。在扶贫救灾重建过程中,我们将其与发展旅游观光结合起来,现在农房变得完全不一样,农民自己再加工后,房子各方面都非常丰富。所以只要设计好,规划好,农村发展是可以跟扶贫结合在一起的。

阿里山农房

河南灵宝弘农书院



2016年,我们在河南灵宝的一个村里做了一个书院,当时考虑将现代思维与传统做法结合。设计师想做夯土墙,但是农民希望简单一点,最后墙体的材料就是由草跟土搅拌而成的,因为它的密度会松一点,所以用钢网兜住再填进去就好,这种墙体的热供性能也会非常好。


即使是传统的材料,也应用了新的思维跟做法,例如在钢网中灌浆很方便,哪怕表面贴瓷砖都可以。我在天津某地看到有人在做草砖,但是草砖较易失火,而我们做得这种土多一点的墙体既不会失火也不会腐烂,并且经济、安全、环保。所以,在可持续性建筑的设计与实践中,一定要跟传统的技法结合,与文化结合。

河南灵宝的书院

钢网

土材料的房屋

四川省阿坝茂县太平乡杨柳村



这个项目是我们在汶川地震之后协助一个羌族部落做的,其中农房是农民自己做的。我们发现,村民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外人真正进入农村很难,并且不要轻易介入农村的事务。当时这个村的村书记领导整个村的村民协力互助,基层干部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所以外人进入乡村,一定要跟村干部打好关系,工作才有办法进一步开展。

汶川地震重建项目

村民亲自动手建设

整个项目设计的房子的减排量将近40吨,所谓的环保和节能减排,不是一种简单的思维做法,而是多方向的思维。这个过程中建筑师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而且工业化的要素在设计中多少也有体现。

绿色房屋

河南兰考建房合作社



2006年,我们在兰考推动建房合作社项目,发现合作社绝对是撬动目前或者未来农村的内生力量的必经之路。合作社本身是一个自主的经济组织,是组织农村内生力量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最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融资金融过程中撬动农村经济时,合作社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可操作性的机制。这个项目建筑设计的一个特性就是简化,不用计算很复杂的工分,最终使每个人都得到同等对待。

兰考建房合作社项目

成都民宿项目



这是成都周边的一个民宿项目,最近已经快建成了,并且这座房子的减排量达到43吨。我们将传统做工与现代装配式建筑结合在一起,每平米造价不超过1500元,我们希望做一般人可以接受的价钱。其中要控制的尺寸将近有2万个,且不能超过2厘米的精度,这必须依靠数字技术才能实现,这也是该项目的一个突破。我们现在在工作过程中也会带学员和建筑师来学习这套做法,以推广至一般的农房建设中。

成都民宿

非洲吉布地保障房&贵州桐梓风雨桥



我们在非洲做的吉布地保障房和在贵州桐梓做的风雨桥项目也是一样的道理。事实上农村的某些经验,是可以在全世界各地复制的,即使是桥,农民也可以只用很简单的扳手就做起来。类似桐梓这座跨度24米,用钢量6吨的桥,农民也可以自己做成。

吉布地保障房

贵州桐梓风雨桥

西藏尿粪分离生态循环厕所



这是在西藏日喀则建成的尿粪分离厕所,这个想法我们研究并实践快20年了,终于有政府愿意买单,并实现了厕所革命中的中水回用。

西藏日喀则尿粪分离厕所

下图是在西藏冈仁波齐神山建造的尿粪分离厕所,没有用到水泥,完全是装配式的,现在环山共有6座。

冈仁波齐神山尿粪分离生态循环厕所

谢谢大家,请指教!

图文 | 王占勇、吴德鹏、邹海燕 整理

审核 | 乡村委秘书处

编辑 | 孙一休


 END 


学术报告

相关资讯

63. 张尚武: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乡村社会再生产功能的修复和重塑【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2. 张佳:国土综合整治视野下大地景观再造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为例【2019规划年会学术报告】

61. 顾守柏:上海大都市乡村振兴的空间机制与政策【2019迈向全球城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学术报告】

60. 李京生:组织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的规划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9. 彭震伟: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的上海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8. 沈蕊:北斗乡建故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7. 余侃华:“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复兴模式及城乡规划响应初探【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6. 张旭锋:深化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5. 田涛:从礼泉县乡村规划建设引发的几点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4. 盛国宏:富阳美丽乡村建设进展【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3. 武前波: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浙江乡建的实践历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2. 范凌云:乡村振兴视阈下苏南乡村规划演进及展望【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1. 罗震东:新时代、新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0. 段德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49. 李京生:关于村庄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的讨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交流会】

48. 归玉东:蝴蝶村的蜕变【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7. 桑万琛:基于文化传承的一般性乡村规划实践——以“杭派民居”规划研究实施为例【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6. 戴星翼:传统与现代农村社区【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5. 罗震东:淘宝村3.0与美丽乡村建设【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4. 王春:如何理解“田园综合体”【2017年会专题】

43. 彭婧:我的故事我的家——美丽乡愁大学生公益实践计划【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2. 张尚武:城乡现代化与乡村振兴【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1. 李京生:“学院派”的乡村规划——编写《乡村规划原理》时的思考【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40. 宁志中:从乡村旅游实践看乡村规划教学内容的拓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9. 张秋玲:农业产业视角的乡村规划教育需求研讨【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8. 但文红:文化公平视阈下乡村规划教育课程设想【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7. 任文伟:湿地文化、乡村湿地与农村经济发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6. 桂华: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5. 李铁: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

34. 穆钧:土筑:有关传承与更新问题的一点思考

33. 童纯跃:湖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2. 戴冰武:系统性乡村建设实践

31. 李兵弟:乡村规划建设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路径

30. 但文红:交换视阈下的苗族招龙节解析——兼论不同群体的文化集体记忆与行为差异

29. 史怀昱:白鹿原乡村地区的发展探索

28. 孙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7. 张佳:成都乡村规划师制度实践与探索

26. 张立:日本的老龄化与地方人口减少及应对 ——东亚经济体农村考察(二)

25. 丁奇:基于城乡等值理念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方法探索

24. 康洪莉:农业美——乡村才美

23. 陈瑶:返乡创客是这个时代先行者

22. 王竹:乡建——经营与永居

21. 张乐天:乡村社会文化的转型与再生

20. 林善浪:新常态,新农村

19. 党小勇:集聚设计力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18. 杨飏:创意,让农村更有价值

17. 李笑光:关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16. 赵民:韩国、日本乡村发展考察——城乡关系、困境和政策应对、启示和思考

15. 张文山:美丽乡村品牌工程策划与行销设计

14. 王竹, 钱振澜:“韶山试验” 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导向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方法

13. 段德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乡村规划实践与教学

12. 贺雪峰:为了谁的农业现代化?

11. 周俭:乡村遗产保护——文化景观的价值与管理

10. 冯长春:国家重大科研中的乡村规划 领域研究议题

9. 彭震伟:同济大学的乡村规划教学体系

8. 朱建江:乡村规划编制的议题

7. 叶红:乡村规划实践与教学的议题

6. 张立:韩国:改良支援程序、齐心协力促进农村发展——韩国农村考察纪实及启示(一)

5. 温铁军:土地改革与中国城镇化

4. 沈关宝:小城镇研究与新型城镇化

3. 李京生:乡村空间的解读

2. 戴星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环境治理

1. 阮仪三:乡土中国——智慧之道与今日困境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